Search


過去三年全球農業原物料大漲, 品牌業者卻要酪農自行吸收. 業者卻每年以原物料漲價為名,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過去三年全球農業原物料大漲, 品牌業者卻要酪農自行吸收. 業者卻每年以原物料漲價為名,對消費者連番漲價

聯合報的酪農訪問, 證實了我兩位中南鮮奶酪農朋友這幾年的辛苦與無奈不是個案.

過去三年全球農業原物料大漲, 品牌業者卻要酪農自行吸收. 業者卻每年以原物料漲價為名,對消費者連番漲價.

2011漲價: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…/archive/2011/10/16/1001589.html

2010漲價:
http://www.tvbs.com.tw/news/news_list.asp…

2009漲價:
http://www.uforadio.com.tw/modules/newbb/viewtopic.php…

2008漲價:
http://www.babyhome.com.tw/mboard.php…

2007漲價:
http://www.ireading.cc/broach/board.aspx?bid=02494

另外, 國人的乳製品消耗量逐漸增大, 奇怪的是, 台灣的酪農卻逐漸凋零,
大家有沒有思考過, 我們現在喝的鮮奶, 到底是從哪裡來?

深一層想, 如果品牌鮮奶公司從國外海運或空運鮮奶到台灣,要花多少時間? 費用合算嗎? 售價昂貴且越來越貴的鮮奶,真的是100%鮮奶嗎?

該是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採取具體行動的時候了!

請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或拒買這些食品業者的商品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鮮奶產品大漲 酪農「根本沒賺到」

【2011/10/15 聯合報/記者范振和、陳宇君、蔡明樺、鄭國樑/連線報導】
http://udn.com

市面鮮乳價格高漲,卻沒有讓酪農受惠。花蓮、桃園地區酪農強調,三年來生乳收購價一公斤漲一點九元(8%),是誰賺走龐大中間差價?花蓮消保官建請公平會徹查。

生乳主要的花蓮、桃園地區酪農指出,「乳品公會同意今年十月一日起,每公斤平均生乳價調漲一點九元,酪農還沒有享受到實惠,超商賣的咖啡竟然早已漲價了。」

不願透露姓名的花蓮酪農指出,東部沒有生乳加工廠,酪農生產的生乳全交由後端收購大廠處理,三年來,光以進口牧草而言,從一公斤九元漲到十六元,早就吃不消,更不用談飼料漲價。

大廠收購生乳都有簽契約,且契約訂有「排外條款」,酪農不能私下販售生乳,否則將因違約被處罰,「酪農處在消費前端的弱勢」,只能任由大廠「宰割」。

酪農們表示,三年來,他們透過協會一再力爭,乳品公會、農委會、中央畜產協會等單位好不容易今年七月決議,十月起微幅調漲生乳價格每公斤一點九元。

花蓮余姓酪農表示,市售鮮乳價格如何他不清楚,「我只負責提供生乳源,售出的牛奶價從不曾過問,也無力過問。」生乳只能冷藏三天,多數酪農都沒有保存設備,只能和大廠簽約解決庫存問題。

桃園縣許姓酪農也說,全台超過九成五的酪農都和大廠簽約,經過三年力爭,好不容易爭到收購價提高一點九元,但只是反映原物料成本,事實上酪農收入並沒增加,「消費者抱怨市售鮮乳漲幅太大,其實我們根本沒賺到。」

由於酪農未蒙其利先受其害,花蓮縣府消保官危正美指出,味全、統一、光泉等大企業,本月初陸續調漲乳品,連帶超商平價咖啡也跟著調漲,政府有必要深入調查產銷流程,揪出是誰大賺中間差價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分析可以天天做,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,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,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,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,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,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%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,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
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,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、國際商品投資、外幣定存、總體經濟、各國股市投資、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
View all posts